记者:
发布时间:2022-10-30 14:53:10 编辑:苏敏 来源:南通网夜幕下的南通大剧院和南通美术馆。 彭常青
南通大剧院开场演出。顾欣
南通美术馆展厅。徐培钦
矗立于紫琅湖北岸的南通大剧院,形似一架协奏的钢琴,形成“琴山珠水”独特景观。东侧的南通美术馆仿佛一座“艺术万花筒”,生动诠释南通文化圆润通达的艺术气韵。夜幕下,两大建筑灯火相邀,如同一对“双子星”点亮湖滨璀璨夜。
南通大剧院和南通美术馆是通城新崛起的两大文化地标,两处建筑设计均出自法国大师保罗·安德鲁之手,堪称城市形象封面作品。自2021年开幕运营至今,南通大剧院和南通美术馆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举办各类演出及活动160多场、展览展陈及公共文化活动56场,吸引观众超过40万人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精品为王
引领观众走进艺术新殿堂
一部爆款的红色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将于11月下旬登陆南通大剧院,9月22日开票以来,激发起通城观众的抢票热情,目前票务销售已过半,第一场次即将售罄。
《永不消逝的电波》作为国内首部“谍战舞剧”,被很多观众称作“最美舞剧”。为了引入这一顶级演出资源,南通文化艺术中心的运营团队多次赴上海争取,终于让“红色电波”传到南通舞台。
同样是由周莉亚、韩真执导的现象级舞剧,去年的《只此青绿》全国巡演第一站选在了南通大剧院,让国内同行和观众关注到,南通有了一个体量在全国排第5的大剧院。如果没有运营团队敏锐的市场眼光和深厚的圈内人脉,这个“第一落点”是很难“抢”到的。
观众还记得南通大剧院揭开面纱的“开场戏”,是去年5月18日由中国交响乐团带来的《南通好家园》音乐会。为了争取中国交响乐团及著名指挥家李心草来通,当时尚在建设收尾阶段的南通大剧院工程全力冲刺,确保请来国内顶级的交响乐团唱响开场“第一声”。
陈佩斯带来了话剧“戏台三部曲”之《惊梦》,将上海首演之后巡演的第一站放在了南通大剧院,演出后点赞南通观众“懂戏”;戴玉强率领屡获殊荣的中国声乐“梦之队”登台,为南通观众带来了一场“为你歌唱”专场音乐会,完美的音效和观众的热情,激发歌唱家主动加唱曲目。今年国庆假期,自带流量的重磅音乐剧《赵氏孤儿》在南通大剧院献演,令市内外众多粉丝为之沉醉……连台好戏次第登场,让本地观众在家门口就可以观赏过去要去大城市才能追到的“大戏”,同时吸引了周边城市的拥趸纷至沓来。
据南通文化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尹晓琍介绍,截至2022年10月,大剧院累计接待观演人数超15万人次。据大数据分析,青年观众为其中的主流,到大剧院看“大戏”,已成为当下最潮的休闲打开方式之一。2022年,南通大剧院克服疫情影响,演出项目平均上座率达60%,基本实现全年收支持平。
南通美术馆去年6月30日正式开馆以后,迅即成为文艺爱好者的热门打卡地。开馆首展,6展齐发,令观众目不暇接。南通美术馆的横空出世,改变了本地公立美术馆缺位、民营馆也不发达的状况。为了进一步提升展览层次,运营团队前往北京拜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请他担任“5观”跨年大展的策展人。“5观”大展涵盖了张仃、白明、冷冰川、逄小威、马岩松5位艺术名家的作品,开展之后好评如潮,并获得省级优秀展览项目奖。
南通籍著名美术家袁运生近日参观南通美术馆,已85岁高龄的他兴致勃勃地观看展览,一直到走不动让人推着轮椅继续欣赏。袁运生对家乡的新馆赞不绝口,欣然答应在此举办个人作品展。据悉,目前袁运生个展已经在筹办中,有望在年内开展。这将是南通美术馆开馆后迎来的首个大型个展,也是南通籍艺术家在家乡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个展。
截至目前,共有近28万观众走进南通美术馆观展。据统计,其中三分之一的观众来自外地。作为国内地级市中展厅面积居前列的美术馆,这里浓郁的艺术氛围令人流连忘返。
倾力筑梦
打造城市公共文化新高地
南通大剧院、南通美术馆是市委、市政府重点建设的标志性文化工程、民生工程,承载了江海儿女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新梦想。南通文化艺术中心在致力于建造高雅艺术展演空间的同时,以其演出、展览的艺术功能为依托,促进两大文化场馆的多元发展。
南通大剧院、南通美术馆同时发力,打造艺术教育、艺术普及品牌。大剧院开设童声合唱团,其暑期班、秋季班分别于2022年7月、9月开课,两批次学员238人,为南通培养艺术人才贡献力量。
南通大剧院有一件“镇院之宝”——由奥地利Rieger管风琴公司为音乐厅量身定制的管风琴。这是国内外观最大的管风琴,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江海之城、诗意南通。今年8月28日,南通大剧院管风琴迎来了第一位启封者——著名演奏家沈媛。南通大剧院专门开展“透过管风琴看音乐史中的人类审美”主题讲堂,通过互动搭建“迷你管风琴”,聆听管风琴音乐史,让观众近距离接触管风琴、全方位受到古典音乐熏陶。
开馆以来,南通美术馆高举公益大旗,所承办的艺术展览均对市民免费开放,充分发挥了文化单位的社会效益。美术馆以展览、传统节假日为契机,举办20余场公共教育活动,惠及千人次以上的市民群众。
南通文体会展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俞哲说:“场馆办得好不好,老百姓的脚是一把量尺。大剧院和美术馆承载了几代文化人的梦想,我们想方设法将这两大地标做大做强,最终反哺的还是老百姓,是公共文化事业。”
对标一流
开拓管理运营发展新模式
近日,一家来自德国的世界500强企业来南通考察投资环境,他们点名要看南通大剧院和南通美术馆,参观后向南通方面索要这两处的资料以写进考察报告中。
南通大剧院和南通美术馆的建设,正在为这座城市发展的能级赋能添力,彰显出与“万亿之城”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
在两大文化实体动工之初,市有关方面通过全国调研、多方研究,积极谋划探索适合南通的运营发展模式。最终,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建设运营思路,对标省内一流运营管理水平,成立了南通文体会展管理有限公司,并与江苏大剧院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苏州新时代文体会展集团达成省市合作、跨江联动,三方共建管理运营平台南通文化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一体化运营南通大剧院、南通美术馆两大文化地标。
南通大剧院、南通美术馆自开业运营以来,一方面合理规划财政支持,保障南通大剧院、南通美术馆的人员、设备、能耗等基础运营,并高质量完成党代会、市两会等重要会务工作及“党旗耀江海”等大型文艺演出;另一方面通过场馆租赁、商业招租、艺术培训等艺术空间的多元化应用扩大营收,最终反哺于精品演出项目和艺术展览的引进,力求为老百姓提供家门口的高质量文化享受。
南通文体会展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唐林林告诉记者,南通大剧院、南通美术馆当前的运营模式与“一包了之”的合作模式截然不同。“剧院与剧场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我们的目标不仅是经营一个演出的场所”,唐林林分析,“三方合作、自主运营的模式,一是能真正锻炼和培养南通本土的文化艺术管理团队,二是保障了南通大剧院、南通美术馆为城市文化素养提升做一些公益的事情,三是为将来项目化及市场化的剧目生产提供了可能性。”他还表示,拥有自己的“人、团、剧”,是南通大剧院朝文化殿堂发展的百年大计。
经过一年多的运营,越来越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走进了大剧院、美术馆。但目前市场还处在培育阶段,加上疫情的影响,南通文化艺术中心的运营还面临着压力和挑战。接下来,南通文化艺术中心将继续探索发展新模式,运营管理好政府文化艺术主阵地,努力将大剧院和美术馆打造成南通的文化客厅、长三角的文化地标。
记者张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