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发布时间:2022-11-26 08:09:24 编辑:张檬檬 来源:南通网不久前,在山东省菏泽市举行的2022全国面塑艺术创作展上,一套由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氏面塑”的传承人蔡晓霞创作、名为《焚香盥洗图》的面塑作品赢得四方宾朋的称赞,并成为江苏省入展的9件作品中唯一一件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收藏的作品。24日,本报记者前往蔡晓霞的工作室,听她讲述传承面塑艺术的故事。
沉醉创作 指尖捏出个多彩世界
在蔡晓霞的工作室,我们见到了这位“面塑达人”,此时她正聚精会神地沉醉在自己的创作世界里。拿起一块面团,揉、搓、捏、压、拍,再用工具轻按……只是稍加摆弄,原本软塌塌的面团便显出卡通人物精致可爱的模样。“制作面塑,讲究巧、快、准、润、炫,即设计巧妙、手法快速、制作精准、外形柔和、色彩绚丽。”蔡晓霞说,为了防止面团变干,制作面塑时需一气呵成,手不能抖动,稍有差池,便会前功尽弃。
蔡晓霞与面塑结缘,始于她的童年。蔡晓霞的爷爷是如皋民间一名制作面塑的手艺人。蔡晓霞从小看着爷爷揉捏着面团,做出孙悟空、猪八戒、花鸟鱼虫等各种造型的面塑,她在心底悄悄埋下了一份憧憬。
结婚生子后,蔡晓霞又捡起了这项童年时的爱好。“每天下班回家做完家务后,我就一个人琢磨着怎么做面塑,常常要做到凌晨两三点才休息。”蔡晓霞笑着说,自己做起面塑来,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
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下,蔡晓霞的面塑作品越来越精美。她的投入很快有了回报,2018年,蔡晓霞的面塑作品《董小宛和冒辟疆》获全国首届“金手指奖”泥面塑作品评比大赛金奖;2020年,面塑作品《捣练图》获江苏省“艺博杯”金奖,2021年,面塑作品《婴戏图》获江苏省文艺奖。
展现魅力 精品来自创意和写实
面粉、糯米粉、甘油、水,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食材,经过蔡晓霞的妙手塑造,就成了形态各异的艺术作品。30多岁的蔡晓霞做起面塑来驾轻就熟。
威风凛凛的齐天大圣、动作轻盈的奔月嫦娥、古典庄重的敦煌飞天……蔡晓霞创作的这些色彩典雅、造型精美的面塑作品,并不像传统的面塑那样以写意为主,而是更偏向于写实。
蔡晓霞在创作中融入了年轻人喜欢的动画元素,参考了西方雕塑的方法,同时融入了国画的色彩应用技巧,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蔡晓霞创作的面塑作品,人物五官分明,符合三庭五眼标准,身材比例也是按照“站七、坐五、盘三半”的绘画标准进行塑造。不仅人物非常写实,他们身上的衣物看起来同样十分轻薄柔软,呈现出衣袂翩翩的飘逸感。
要使面塑作品达到这样较为写实的效果,就要在塑造过程中用足工夫。“你看这个仕女的面塑,她的身上穿着衣裙,可事实上即使去掉这套衣服,里面的躯体也是完整的。” 蔡晓霞在创作面塑时,总会会先搭好骨架,再塑造好人物的躯体,最后再给人物“穿”上服饰。她认为,虽然这样做会大大延长创作时间,不过人物肌肉的起伏形态能够透过衣服显示出来,造型更加准确,整体看起来也更加灵动。
蔡晓霞最近被收藏的作品《焚香盥洗图》是在今年上半年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海寺里的壁画。她以壁画为原型,复原出6名仕女,再融入一些创新元素和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充分展现面塑艺术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承推广 面塑“基因密码”再延续
延续千年的面塑艺术,如何才能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在蔡晓霞看来,面塑的“基因密码”还是要回归儿童群体。
在如皋市文化馆工作人员的牵线搭桥下,蔡晓霞收了30多名“小学徒”,开始在儿童中推广面塑教育。现在,蔡晓霞每周都要为孩子们上几节面塑课,她的学生涵盖幼儿园、小学生和初中生。为了让更多学生对面塑产生兴趣,蔡晓霞不断改进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教学方法,带领孩子们制作各类他们喜爱的动画人物面塑。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蔡晓霞上课时用的都是质量较好的面粉、糯米粉、精盐和食用甘油,就连给面塑上色也是使用的食用色素,可以边吃边玩,寓教于乐,这让面塑课堂很受孩子们欢迎。
“孩子们都学得很快,已经有孩子能独立创作较为复杂的面塑作品了。”说起自己的学生们,蔡晓霞非常骄傲,“我相信再过不久,他们也能成为面塑制作的小老师,带领更多同龄人接触面塑、爱上面塑,让这项传统的民间艺术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
一双巧手,将普通的面团化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很多人问我,你觉得自己的哪件作品最好?其实,每个作品都是我制作它的当下最好的作品。”在创作的路上,蔡晓霞仍在不断练习,不断突破自己的上限,她希望用更多优秀的面塑作品,让这项指尖上的艺术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记者陈嘉仪 通讯员韩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