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发布时间:2023-12-29 10:15:22 编辑:黄梦倩 来源:江海晚报网近日,七旬市民吴春向市档案馆捐赠自己学生时代所有成绩单的新闻引发了社会关注。人们惊叹于半个世纪前的16份成绩单可以保存得如此完好。成绩单的主人究竟是怎样的人?他为何会选择全数捐赠?这些成绩单又有着怎样的社会价值?25日,记者采访了吴春及市档案馆,挖掘这次特殊捐赠背后的故事。
年少求学,小抽屉让他养成藏“宝”习惯
1948年,吴春出生在如东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1955年9月,7岁的吴春随在如东县城小学当教导主任的父亲进城读书。一年级的他面对城里的一切既新鲜又无措,于是,父亲在学校职工宿舍里专门给他留了一个小抽屉。“那是父亲给我的‘秘密空间’,用于保管所有好吃的、好玩的。”从此以后,吴春便将自己每学期的成绩单保存在这个小抽屉里。从小学到大学的20多年里,尽管随父母搬迁多次,但小抽屉一直在他身边。这一保管,便是60多年。
翻阅着吴春的成绩单,从如东县掘西小学、双甸中学再到南京中医学院,他的大多数课程总是几近满分。当被问及学生时代是如何保持优异的成绩时,这位75岁的老人谦虚地笑着说,或许父母都是老师的缘故,他在各种教材堆里长大,比其他孩子更早地对学习产生兴趣。“那时候,我最喜欢的科目便是数学了,放学后和同学一起捉虫子时也会讨论数学题。”
1963年,在双甸中学就读初中时,吴春连续4个学期“代数99分、几何100分”。班主任在他的成绩单评语上写道“求知欲强、钻研性大”。同时,吴春的综合学习能力也屡获好评,他不仅理论课程的成绩喜人,连劳动等实践课程都频获甲等,“我们那时候每周都有一节劳动课,要么下乡帮农民摘棉花,要么挖河泥做陶土,每次劳动作业我都认真完成。”吴春回忆道。
伴随着成绩单的逐页翻阅,一个少年由浅至深的求学之路也徐徐展开。1967年进入高中之后,即便课程的难度加大,但吴春对于学习的热爱丝毫不减。“我那时候对机械很感兴趣,经常自学物理知识,所以物理老师很喜欢我。”吴春笑称自己是个纯正的理科生。
知青下乡,讲台上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
然而,吴春的求学求知之路在1968年被迫按下了暂停键。那一年,读高二的他不得不收拾行囊,离校返乡,作为知青去下乡插队。高中阶段,他也只有高一时的成绩单。中断的学习生涯、缺失的两年成绩单,也成了吴春的遗憾。
两年后,因为表现良好,他和双甸中学的另一名老师来到如东乡下村头搭建的简易棚里,做了代课老师。作为村里稀缺的文化人,吴春不仅需要负责村里小学、初中学生的课程,还要负责数学到外语等众多科目,同时,即便自己不过高二的文化水平,他也要负责教授村里高中学生的课程,所以,他只能不停地自学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到那段岁月,吴春表示非常感谢父母从小培养他的学习习惯,让他能够坚持读书。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后,吴春成了第一批参加高考的学生,并以班级第一名的成绩被南京中医学院的中药学专业录取。1978年3月,邮递员为他送来了这份迟到8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当时我还在给学生们上课,邮递员就在门外等我签收,这个画面我到现在都忘不了。”提到那天拿到录取通知书时的情景,吴春不禁哽咽。当年春天,他告别了学生和讲台,来到大学继续自己的求学路。
大学四年里,吴春一如既往地保持优异的专业成绩,毕业时学校希望他可以留校任教,但他考虑到家中妻儿和父母的期盼,回到如东老家,在医药公司做中药师。后来,公司改制,吴春开始走上管理岗位,直到去年年底,他才真正退休,安享晚年。
悉数捐赠,为保存传承历史文化作贡献
2022年年底,吴春在家中整理旧物时,偶然发现了书房的储物铁盒,打开后发现里面装着自己学生时代的成绩单。“连自己都不敢相信,我竟然收藏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大学毕业的全部学习成绩报告单。”看着这些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保存良好的成绩单,吴春在社交平台上感慨万千。
同时,他也产生了捐赠的想法,不久后,他与一名老友交谈时谈及此事,老友也认为这些成绩单“收藏意义重大”,便将吴春的捐赠意愿分享到了朋友圈。巧的是,市档案馆的一名工作人员注意到了这条信息,设法联系上了吴春,便有了后来的捐赠故事。
在收到吴春捐赠的所有成绩单后,市档案馆为吴春举办了捐赠仪式,并为其颁发了捐赠证书。市档案馆工作人员表示,虽然之前也曾收到过市民相关成绩单的捐赠,但像这样保存完好、数量庞大的成绩单实属罕见,吴春的捐赠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档案馆在民生社会领域的档案库存。
吴春谈及捐赠非常高兴:“作为一名普通的市民,我从未想过市档案馆会为我举办档案捐赠仪式,馆长和专家们都亲临现场……”这份荣誉与感动,也让吴春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他说,未来也会动员身边的朋友,积极捐赠具有历史意义的东西,为保存和传承南通的历史文化作出贡献。
见习记者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