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发布时间:2024-05-21 10:40:50 编辑:季肖寒 来源:南通网本月12日至26日,南通沈绣博物馆举办“文玩钟表藏品展”。这次展陈的藏品钟表大部分由南通藏家钱氏父女提供。一枚枚精美的钟表背后,是老南通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始于兴趣,钟声养人养心
19日下午,在沈绣博物馆内,钱先生正在向参观者介绍他的怀表。一块块历经时间打磨的老怀表在他手里一摇、一按,立刻上紧发条,开始走动。
今年70岁的钱先生是南通汽运集团的一名退休干部。钱先生说,自己出于兴趣,爱玩钟表,不好意思忝居收藏家之列,更愿意称自己为“玩家”。“退休后,我就开始专注‘玩’钟表,10年间收藏若干,本次展出的120件钟表只是其中一部分。”
走进钱先生家中,如同进入钟表的世界。各个时期、各种形态的钟表摆放得整整齐齐。一到整点,千钟齐鸣,各种音色的响声不绝于耳,可谓奇观。
钱先生告诉我们:“钟声肃穆,有些人听到会觉得不寒而栗。但于我而言,钟声是养人养心的,听不到这些钟表的声音反而寝食难安。”
钱先生的收藏可谓丰富,他从展柜里拿出五块大小不一的怀表,介绍道:“这是1~5号八件怀表。数字越大,尺寸越小。其中2号和4号因为大小合适,多被选为男士怀表和女士怀表,成双成对,因而较为多见。其他尺寸则相对稀有。”
钱先生告诉我们,直至今年3月12日,他收到了一块5号八件怀表,至此才集齐全部尺寸。光是集齐怀表还不够,他还为每块怀表都配齐了摆放怀表的装饰红本外壳。“能集齐1~5号八件怀表的人本就不多,配齐红本外壳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小小怀表,承接三代情缘
钱先生和怀表的缘分颇深。小时候,他就经常看到父亲胸前戴着一块怀表。“这是我对怀表的初印象。”成年后的钱先生在书桌上摆上怀表、花瓶。“图个吉利,寓意与时俱进、平平安安。”
“我的母亲曾是大家闺秀,见过不少文玩。她对家中的收藏和陈设,有自己的见解和品位。有时候我收到的新怀表,她打眼一看就知道是不是好货。”
什么样的怀表是“好货”?指针还能走的?报时还准确的?雕花工艺精美的?这些世俗的评判标准不是钱先生的度量衡。“这些怀表在我眼里没有优劣之分,能到我手中的怀表,说明我们有缘,我都一视同仁。”
关于父亲的记忆和母亲的生活品位,让收藏怀表的种子,在钱先生幼时就已经埋下。
钱先生的女儿钱辰常年旅居国外。“有一年,女儿在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游玩,看到一个南京钟,跟我说和家中的一样精美。”钱先生告诉我们,女儿的“玩心”没有他重,但是看到不错的怀表也会买下来,与之共赏。本次展览的一些展品是由钱辰提供的。
能修则修,钟表亦有生命
一名合格的“玩家”光会收藏还不够,手艺活儿也不能落下。“有的钟表我拿到手一看便知好坏。不过就算坏了也没有关系,能修则修。”说起修怀表,钱先生自嘲,“都是经验之谈”。“不知道拆坏了多少块,才把内部构造弄清楚。有的表不转是因为少了零件,只要找到对应的零件装上去就好了。”
“钟表是有生命的。”修好的钟表经过洗油、点油、上发条,齿轮就会开始转动。发出“嚓嚓嚓”的声音。
如今在技术上,国内和国际基本上已经接轨了。修理钟表的时候,很多配件都可以采用国产的零件。不过近几年,钱先生已经不再亲自修表。“年纪大了。眼睛看不清楚,手也会抖动,这样精细的活儿,我已经干不了了。”不过即使不能修怀表,钱先生也另有他法,让怀表焕发新生。
他向我们介绍,自己有一块独一无二的腕表,是用怀表改制的。“因为这块怀表的内部构造完好,指针也能转起来,但是外壳已经无法复原。于是我便拜托一位独立制表人帮我改成了腕表。”
无论是怀表,还是腕表,于钱先生而言并无不同。“他玩这些并不是为了追求使用价值,而是追求美和艺术。”沈绣博物馆馆长卜元说。他告诉我们,“本次展览最主要的目的是和大家分享快乐,让几百年前的钟表又重新响起来,让书本里看到的东西活起来,让文物活起来。”
记者朱颖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