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发布时间:2024-08-02 14:20:50 编辑:季肖寒 来源:南通网7月30日晚上7点,天光刚刚暗下,但暑热还未消散。崇川区百花苑社区广场上搭起了舞台,一台庆祝“八一”建军节的纳凉晚会在这里热闹开场。南通艺术剧院越剧团当晚带来两个节目,戏歌《绣红旗》和京歌舞蹈《中国票友》。悠扬的音乐响起,演员水袖轻扬、云步慢移,一开腔,台下掌声骤起。
“今天的戏服还算是简单的,但里里外外一整套穿戴整齐,就已经很闷热了。上了舞台灯光一照,热上加热,还有蚊虫和飞蛾不时给演员添乱。”越剧团副团长张玉平说。
受场地限制,更换演出服装不得不在舞台边的凉亭里进行。凉亭周边长着不少低矮灌木,没有路灯,演员们得借着手机的电筒光轮流帮忙换戏服,还要时不时朝身上喷洒花露水驱赶蚊虫。
与很多人想象中的室内唯美舞台演出不一样,这是南通艺术剧院越剧团青年演员们今年夏天的工作常态。
舞台旁侧,一直站着一位身穿背心大短裤、气质却很儒雅的男子,时刻保持着一种紧张的状态,演员上台前统计人数,观察台上演出状态,演员下台后赶紧递上消暑饮品。他是南通艺术剧院的邓湘主任,就像这些年轻演员们的“大管家”一样,事无巨细关照到每个环节。他手机上有一张手写的演出计划照片,今年剧院的计划是“千戏进基层”,还会随时根据需要增加公益场次。7月23日至30日,在这8天酷暑里,越剧团已经外出演了四场。
“越剧在江浙沪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我们保留了一部分耳熟能详的传统越剧选段,像是《白兔记·望东方》《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同时也根据活动要求和观众需求,创作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剧(节)目,这也对我们的排练提出了更高要求。”张玉平说。
忙而不乱,铁皮后台也精彩
7月23日的演出是在龙信广场的户外中庭。傍晚5时许,残阳依旧如火,越剧团的演员们提前在家化好了油彩妆面,早早到场做演出准备。
舞台左侧立着四间简易的铁皮屋,一间是音响舞美调度室,另外三间则用来换装备场。女小生洪馨怡和搭档吴嘉欣最先穿好了水衣,提着银枪去舞台上进行最后一次走台,随后两人互相帮忙,给对方穿上戏服。洪馨怡一边手上动作不停,一边向记者介绍整套行头:“我们是小生嘛,水衣外面要穿一件裹胸,然后是袍子,还有褡裢,最后是要勒头、戴盔帽和绑靠旗。”两位姑娘虽然脸上抹着厚厚的油彩,但能看到脖子部位的皮肤已经热得通红,戏服还没穿完,领口就已经汗湿。
吴嘉欣不放心,又跑到张玉平副团长面前,让她再帮忙仔细调整一下身后的靠旗,“我老觉得绑歪了,你帮我弄一下嘛。”张玉平介绍:“虽然天气这么热,但你看她们从头到脚的装扮丝毫没有偷懒,小生的这一身戏服加起来要有十几斤重。像老生,虽然只是穿一件蟒袍,但这种精工细料的戏服也有五六斤重。我们的花旦小姑娘,看着光鲜亮丽、仙气飘飘,光是头上凤冠的分量,普通人戴的话头都抬不起来呢!”离演出还有一段时间,几乎全副武装的洪馨怡和吴嘉欣在闷热的铁皮“后台”再次挑枪练习起来,旋转的身影在几点灯光下熠熠生辉。
“后台”桌子上摆放着几排冰镇的果茶,这是剧团领导专门为演员们准备的,演出过程中却没有人取用。花旦王珮琪凡专心致志地手持挂烫机熨烫戏服,看得出是个舞台上的“细节控”。2002年出生的老生施佳杰是剧团里最容易出汗的人,被队友们戏称为“水龙头”。刚表演完高难度抖髯回到“后台”,她脸上全是细密的汗珠,却目不斜视地走过果茶台。问她为什么不喝杯茶降降温,她解释说:“肯定想喝的呀,冰镇的多爽啊,但是等会还要上台,喝了冰的、甜的,担心会对嗓子有影响。”当她换好另一副长髯,又难掩俏皮地说:“别急,等我的节目完事了就来炫一杯!”
2003年出生的江周楠是剧团里的“老幺”,但她的行当却是成熟稳重的老旦。演完到了“后台”,她赶紧卸下层层戏服,喘着粗气用手扇着风说刚刚差点要中暑。
每次演出散场,观众离开,那时夜已深,剧团的工作还没有结束。演员们将脱下的戏服有序地摊放好,因为这些戏服做工精细、造价不菲,随意清洗会磨损刺绣、图案,所以得由服装老师把衣服上沾染的汗水吹干后收纳进箱子。等回剧团后,他们还要对戏服逐一进行消毒、保养。
为了观众,一切付出都值得
“这种天气,在户外坐着不动都会冒汗,一场演出下来可想而知,戏服都可以拧出水来。演员们确实很辛苦,但只要老百姓爱看,我们的一切付出都值得。”张玉平说。
连日高温也没有阻碍戏迷们看戏的热情。最近几场演出,台下观众都坐得挤挤挨挨,叫好声不绝于耳。龙信广场演出那天,家住将军园的陈奶奶是吃了早晚饭后专门乘地铁来看戏的。陈奶奶坐在台下手摇扇子,跟着节拍轻点足尖,时不时喝两声彩。她爱听戏,也懂戏,谈起戏曲来如数家珍。“那几个戏曲联唱,都是我特别喜欢听的经典选段!”
戏台下,还有许多家长带着小朋友,一直看到演出结束。家住附近的张女士带着7岁的女儿正在散步,是被广场上悦耳的戏腔吸引过来的。“我丫头在学民乐,今天的演出不仅有传统戏曲还有民乐展示,台上小姐姐们个个基本功扎实,丫头看了很是羡慕,我相信对她今后的学习会带来好的影响。”
观众的期待,就是这些戏曲演员们坚守的动力。邓湘说:“为了这轮暑期演出,我们所有越剧演职人员前期在排练厅里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与汗水。在正式演出前,要经过多次内部审核、节目联排,我们还邀请了来自社区、企业和专业领域的老师们,听取他们的意见,尽最大可能让节目呈现最好的效果,也希望观众看戏时能感受到我们的这份诚意。”同时,越剧团也在不断进行一些新的探索尝试,比如结合流行音乐《东风破》编排一出戏曲鼓乐,这种用青春化的方式呈现的“破圈”,应该会得到更多年轻人的共鸣。
进入8月,高温仍未消退,那一方小小戏曲舞台上的坚守,也还在继续……徐沐然 施莺
记者手记
戏曲要“圈粉” 更要“强基”
在采访中,好几位年轻越剧演员提到“陈丽君”这个名字都兴奋不已,自豪地说“这是我们的大师姐!”确实,越剧女小生陈丽君凭借越剧《新龙门客栈》中的“贾廷”一角,吸粉近千万,使得越剧这个原本被认为“高龄化”的艺术形式,开始悄然焕发生机。
一朝爆红显然不能归结于偶然的命运眷顾,陈丽君和她所在的剧团一直在创新尝试,以耳熟能详的电影IP为题材,在唱腔上融入潮流元素,服化道尽显新国风之美,从而打破了年轻观众对传统越剧的疏离感,也使越剧在时代潮流中找到了新活力。这些成功的探索,也给南通的这些越剧姑娘们增添了信心,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她们希望抓住当下“越剧热”这个风口,勤排多演,推出更多好作品。
但不管是拍小视频还是开直播,戏曲“圈粉”不能代替文化传承的“强基工程”。让古老戏曲焕发艺术青春,不仅需要传播手段的创新,更需要艺术创作上的执着坚守和精益求精。南通艺术剧院从未中断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加强内部考核、邀请名师授课等方式,不断提升她们的专业素养与艺术修养。通过持续深度挖掘贴近观众生活的素材,创作出迎合时代、社会需求的文艺精品,并利用网络社媒争取吸引更多年轻观众。暑期演出不仅仅是迎战高温的考验,更是对青年戏曲演员全方位的磨砺。舞台艺术必须要有观众,因此不管是剧场戏院,还是社区商圈,更或者是田间地头,只要观众爱看,演员们就会全力以赴。
戏幕起,人声沸,百花齐放春满梨园。我们也期待有更多传统戏种能在守正创新中焕发蓬勃生机。施莺 徐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