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发布时间:2024-08-03 15:16:43 编辑:高锋 来源:烈日炎炎,他们跑工地治扬尘,“汗”卫城市颜值——
吴金光在工地巡查。记者陈嘉仪
盛夏,一个不经意的抬头,只见天如碧海、云似轻舟,蓝白相互交融。“咔嚓”一声,如皋城管执法大队执法队员吴金光连忙按下手机,将这帧美丽的画面记录下来。
而给这份独特的“夏日蓝”涂上保护色的正是一群“城管蓝”。建筑工地扬尘是当前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7月31日,记者跟随吴金光走进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直击城管人是如何在炎炎夏日里紧绷“文明施工”弦,狠抓工地扬尘综合治理,用汗水守护城市颜值的。
每日“串门”
让工地穿上“防尘衣”
早上8时刚过,已是烈日当头,记者跟随吴金光来到如皋城区的一处建筑工地,各类大型机械发出“轰轰隆隆”的作业声,却几乎看不到渣土和扬尘的踪迹。
这是如何做到的?面对记者的疑惑,吴金光笑道:“你跟着我走上一圈就明白了。”
在工地大门处,一辆载满渣土的运输车开上自动洗车平台,经过数十秒的“洗刷”才被允许放行,路面上留下的一连串车轱辘印子不带一丝泥土。“在这个工地上,过往工程车辆必须经过自动洗车平台逐一冲洗,确保干净整洁、不带泥上路,才被允许进出。”
走进工地,露天的裸土全都“披上”了防尘网,就算有风也不会肆意弥漫。四周绿色围挡上的高杆喷淋装置和现场不停移动的洒水车24小时“待命”,不停地对扬尘进行洒水、喷雾,好似一件3D防尘衣。
烈日下,这些“淋浴器”洒出的喷雾仿佛下了一场毛毛雨,在空中绘出一道道若隐若现的小彩虹。不仅抑尘,还“附赠”丝丝凉意。
“这些妙招多亏了城管执法人员的上门指导,才让我们成为绿色示范工地。”工地项目执行经理陈宽锋说,自施工以来,吴金光每天都会来“串门”,还不时帮忙支招如何杜绝扬尘。
用心去守护
下足治理“绣花功夫”
夏日里,工地内外走上一圈,吴金光的衣服很快被汗水浸湿。一个上午,他骑着小电驴跑了3家工地。
尽管气温已达36℃,但他依旧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施工工地的扬尘监控设备、喷淋设施、渣土处置、垃圾分类等进行了细致检查。“今天到岗的安全员有几个?”“戴好安全帽,一定要注意生产安全。”除了日常巡查外,他还会给工地的安全员“开小课”,苦口婆心地讲解安全防护知识。
在吴金光看来,这些并不是“多此一举”,“工地施工的规范程度,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是展示城市文明的一扇‘窗口’,容不得半点马虎。”
有些在建工地为了赶工期、赶进度,容易对文明施工的落实有所疏忽。不过,这些不文明的施工行为个个难逃吴金光的法眼。执法时,一家工地喷淋设备未启动,他立即责令施工方整改。“渣土车未密闭运输、出入工地不冲洗,同样会造成扬尘污染。”一家工地门口有不少渣土洒落的痕迹,他立即教育工地负责人做到车辆不带泥上路、不滴漏。
下足“绣花功夫”,抓实扬尘治理的每一环,吴金光早已习惯用心守护着头顶上的“夏日蓝”。
退伍不褪色
在新“战场”续写荣光
中午12时,吴金光的手机跳出一则信息,“今日运动步数已达2万步。”
入夏以来,奔波于各个工地,吴金光几乎每天霸占了朋友圈运动榜“榜首”。不过这样的步数在他眼里就是“小菜一碟”。
“现在这点步数不算啥,我在内蒙古赤峰当过4年步兵,每年会有一两个月的徒步行军,负重四五十斤左右的情况下快速行走,吃饭时碗里面全是泥沙。”说起那段军旅岁月,吴金光满脸自豪。
“我是退役军人,从部队到城管,虽然环境变了,角色变了,但军人本色不能改。”脱下戎装,吴金光将部队里能吃苦不怕累的作风带到工作中,发扬“5+2”“白加黑”的实干精神,长期奋战在工地一线。
利用空闲时间,他还会见缝插针地自学《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建筑法》《行政复议法》,“对于一些常用的法条需烂熟于心,在要用到的时候能精准定位法条位置,公平公正执法。”
下午2时,吴金光与记者匆匆告别,赶着去参加一场技能大比武。“城市管理的各类法规卷帙浩繁,如果基础知识没学好,谈何规范执法,以法服人?”
蔚蓝的天空下,蓝色的短袖制服在电瓶车上渐行渐远,成了夏日里最清凉的风景。
记者陈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