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6 16:46:49 来源: 南通网
在“教育之乡”南通的民办教育发展史上,有两人影响深远。
一是张謇。20世纪初,近代实业家、教育家、清末状元张謇先生相继在南通等地创办了一批小学、中学和大学,开创了中国民办教育之先河;
一是陈明宇。20世纪末,民营企业家陈明宇追随张謇足迹,投身教育、钟情育人,创办了新中国成立后南通第一所民办大学——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并成功升格为南通第二所本科院校——南通理工学院,续写了“教育之乡”的无上荣光。
起步专科,历经两次转型,升格本科,20年间,南通理工学院实现内涵规模同步发展,完成一次又一次弯道超越,现在的南通理工学院:占地面积1200余亩,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余人,设有本科专业31个,建有121个实验实训室,拥有800多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博、硕士学位教师占比83.33%、高级职称占比45.57%……
南通理工学院这20年,是创新创业的20年、生动变革的20年、跨越发展的20年;透过这20年,我们看到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奋进拼搏的缩影;透过这20年,我们触摸到学校与南通、与国家、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脉搏律动。
如今,漫步在鸟语花香、小桥流水、一步一景的校园内,凝视着万千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在这里读书学习、陶冶情操、放飞梦想,陈明宇总有说不出的欣慰与自豪,往昔的岁月不觉间就涌上心头。
事实上,这是一段异常艰难的创业之旅。
艰难起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当时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办学。1997年,我国颁布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民办教育行政法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民办高等教育迎来发展机遇。
就在这时,陈明宇得到消息,江苏省政府规划在每个设区市布局一所民办高校,他决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陈明宇的底气在于,此前,他已成功创办南通新世纪学校,积累了一定的民办学校办学经验。
1999年11月,经南通市委、市政府的同意和推荐,陈明宇向省教育厅递交了创办紫琅学院的申请。当时,南通共有三家单位申报创办民办高校,省专家组实地评估后,一致认为陈明宇最具办学条件,他们的评价是:陈明宇是个懂民办教育而且真心办学的人。
建校之初,凭着“一借、二靠、三依托”,艰难起步。“借”,是借用南通新世纪学校的校园设施,“靠”就是挂靠“南通师院”名下,而“依托”则是依托南通市高校部分退休教师资源。至今,陈明宇清晰记得:2000年5月,筹建的紫琅学院拿到省政府批文,并于当年9月首批招收了177名学生。当时,学校管理层只有3人,专业设置就英语、文秘等,几乎跟当时的南通师院差不多,“这样老师好找”。
资金困局
2002年,紫琅学院去“筹”,更名为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就在可以一展宏图的关键时期,学校却因资金问题陷入困局。当时,陈明宇在珠海创办的学校因生源不足出现严重亏损,而南通新世纪学校这边,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当时社会上有人觉得办私立学校能挣钱,纷纷开办学校,但没几年就有倒闭的,民办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因此一度受到影响,以致于南通新世纪学校也开始有学生退学。陈明宇办学资金压力骤增。
雪上加霜的是,就在紫琅学院急需资金投入时,2003年一家银行又突然收回贷款,如果不解决资金问题,紫琅学院只能关门。走投无路的陈明宇和创办人周伟女士反复商量,决定全力以赴保紫琅学院,于2002年将南通新世纪学校整体转给政府,后来又把珠海、上海的学校于2004年、2006年先后转让给政府,这才勉强渡过难关,“从2002年到2006年,度日如年、异常艰难,最难时,连孩子的压岁钱都拿来发教师工资了”。
为了维持学校的运转,陈明宇和周伟毅然把上海近50套升值空间巨大的房产(当时买给上海学校教师住的)逐步变卖,“这个世界上最有价值的财富是人才,而教育就是培养人才的,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事。紫琅学院能发展到今天,每年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就是我最大的财富”。
关键转型
除了资金的难题,更大的压力来自于办学。紫琅学院开办之初只设了投入不大的文科类专业。这种低成本办学,学生不愿报考,毕业不好就业,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
学生没出路,就意味着学校没出路。2002年、2003年,学校每年只招到四五百名学生,办学几乎难以为继。市场是残酷的,如果不转型,紫琅学院将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怎么转型?当时的紫琅学院,一路之隔便是有百年历史的江苏大生集团,它的前身是张謇1895年创办的大生纱厂。先贤张謇提出的“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教育理念,让陈明宇深受启发。他着手对南通及周边地区的产业状况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开展广泛而细致的调研,明确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开设什么样的专业转型思路。
彼时,中国80%以上的民办大专高职院校都是在办以文科为主的专业,紫琅学院克服师资、资金等重重压力,开始设立汽车、建筑、电子等工科专业,开启了从文科为主转向理工科为主的专业教育转型之路。
“2004至2006年,我们专业设置不断向理工科靠拢。到2007年,理工科专业就比较多了,基本适应了社会需求。仅2005年,我们招生就超过2000名。”回顾往事,陈明宇感慨万千,“现在看,办学方向的转型,为学院后来的发展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众多民办大专院校中脱颖而出、成功升本的关键所在。”记者 叶国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制作许可证(苏)字第4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12099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zgnt001@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
Copyright (C) 2015 www.jhw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