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社会>> >>正文

海上丝绸之路学术会议在广州召开 南通应邀与会并作交流发言

2020-11-30 15:17:47 来源: 南通网

11月25日至27日,“海上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互鉴”学术会议在广州举行,会议由海丝联合申遗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主办,成为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保护和申遗工作的一次重要的学术活动。南通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的成员之一应邀与会,我市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南通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专题发言。

■ 海丝申遗城市联盟,南通名列其中

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处处长彭春梅作为我市代表参会并发言,她向记者介绍了此次学术会议的相关情况。南通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研究现状等,通过交流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东西方重要的海上通道,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话之路。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对于唤醒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意义。2017年4月,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成立,广州被推举为牵头城市,目前已有26个城市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南通是其中的成员之一。

本次学术会议是“2020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会”的平行活动,会议的召开,有利于打造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整体品牌,提高社会公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对海丝文化品牌的认知,并引导社会广泛参与遗产保护事业。同时,推动各联盟城市按照三年行动计划的部署,发掘海丝文化遗产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底蕴,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 南通海上丝绸之路,历经三次高峰

南通位于江苏东南部,东濒黄海、南临长江,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自古拥有众多天然港口,成为各地商船往来频繁之地,四通八达的河运、海运使南通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历史上的南通曾用过静海等地名,如今仍有海安、海门等,皆与其临海的地理位置息息相关。作为滨海地区古老的港口城市,南通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南海线和东海线的重要节点。

南通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始于史前海安青墩文化,在汉代随着盐业的兴旺而得到了初步发展。

唐代是南通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南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内地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之间重要的交通节点。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7月3日第16次遣唐使小野石根所乘的第三舶经海路到达海陵县。唐开成三年(838年),第19次日本遣唐使团沿海上丝绸之路东海线抵达海陵县,在国清寺休整半月,从南通出发经运盐河抵达扬州,沿大运河北上前往长安。据《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唐开成三年,日本高僧圆仁等一行人到达长江口时,已经可以通过判断海水的颜色来确认所到之地是否为海陵县的掘港。可见在此日本已经熟练掌握海陵县的“掘港”“白水”等地的具体信息,从侧面证明了南通在唐代对外海运的重要地位。安史之乱以后,陆上丝绸之路梗阻,为了方便贸易,胡商多由海路前往扬州,在抵达江口时,常在南通胡逗洲(今崇川区一带)上停歇。

宋熙宁四年(1071年),高丽遣使来华朝贡,高丽使者在南通沿岸登陆,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情款待。此次朝贡使宋王朝与高丽中断了半个世纪的交往得以恢复,促进了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繁荣。

元代通州人朱清等开辟海上漕运路线,对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时期也是南通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第二个高峰。至元十二年(1275年),17岁的马可·波罗时在中国游历时就曾来到南通,并在《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了在通州的见闻。海上漕运航线历经3次变更,最终确定从刘家港至界河口的海运路线。时通州境内建有3处通济闸,其中南马鞍山西部通济闸与漕运的始发港刘家港仅一江之隔。乾隆《直隶通州志》载:“通济闸,乃元时漕运出海之处”,由此可知当时江北一带的漕船就是在此处集中向刘家港出发的。

明代是古代南通航运业的巅峰时期,也是南通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第三个高峰。随着航海技术和造船业的发展,南通生产地土布沿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南通所产的土布一方面沿海运销往广州,再经海上丝绸之路南海线远销东南亚诸国;另一方面沿漕运路线销往山东及东北等地,再经海路销往朝鲜、日本等地。明清时期,朝鲜、琉球等地的渔民、商人乘海船多次飘至南通吕四、狼山等地。

近代,爱国企业家张謇在南通唐闸开办实业,航运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唐闸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张謇创办的大达内河轮船公司不但开辟了江北多条内航线路,同时开通了由天生港抵达上海、南京等地的长江航运。通江达海的南通,依靠便利的河海运输、丰富的原料资源以及广阔的市场,逐渐成为“近代第一城”。

■ 国清寺遗址,海丝东海航线重要遗产点

位于如东的国清寺遗址,堪称南通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要的海丝遗产点。国清寺遗址占地约1.5万平方米,核心区4000平方米。遗址包括唐宋时期国清寺大殿建筑基址三处、灶房和附属遗迹四处、水井三口和一条环寺庙的围沟。掘港国清寺遗址,是我国长江下游到沿海罕见的唐宋寺庙遗存,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在江苏的新证据。同时,国清寺遗址是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考古发现在日本引起广泛关注,有多批日本学者来掘港国清寺遗址考察交流。

国清寺始建于唐元和年间(806年 - 820年)。寺庙后毁于五代及宋元时期的兵灾,明万历九年(1581),大德寺僧绍崟发心募资重建,建有《重修国清寺碑》。从2017年年底开始,南京大学组织考古人员在国清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经过8个多月的工作,证明国清寺遗址地表下有非常丰富的建筑遗存。通过考古清理,发现唐宋时期莲花柱础石等十多处文化遗迹。遗址出土文物标本近千件,包括不同窑口的瓷器、陶建筑构件、宜兴紫砂陶器、石雕、铜钱等文物,以及可以修复的器型,如碗、盏、盘、罐、香炉、砚台等。同时,还发现了陶制瓦当、筒瓦、板瓦、滴水、脊兽、正吻、石柱础、砖等建筑构件。出土瓷器上有“国清”“方丈”“库司”等墨书款,也证明这里正是唐宋时期的国清寺所在。被视作世界东方游记三大名著之一的唐代日本高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具体记述的“国清寺”“掘港”等,也通过此次遗址考古发掘得到证实。

如东国清寺考古项目负责人、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认为,国清寺遗址的考古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文化价值。唐代国清寺遗址的发现,佐证了它是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的重要见证地和遗产点,与扬州东海线遗产点以及张家港黄泗浦鉴真东渡点、上海青龙镇圆载归国点、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等遗产点,共同构成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遗产群,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增添重要证据。 记者张坚


声明: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制作许可证(苏)字第4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12099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zgnt001@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

Copyright (C) 2015 www.jhw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