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民生>> >>正文

崇川密织基层卫生健康网,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 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

2021-04-28 10:17:14 来源: 南通网

“怎么现在才来,明天赶紧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我帮你约个颈动脉B超。”崇川区城山社区的“家庭医生工作室”里,张凤琴的身边围满了人,对着眼前的病人,她一点“不客气”,和社区居民熟稔得如同家人。

“撞见”眼前这一幕,专程到基层调研的崇川区委副书记杨万平不禁感叹:这样的家庭医生工作室,既把优质的医疗服务延伸到了基层,又拉近了与老百姓的距离,要把这样的民生工程做到位。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建设长三角中心城市首位区,崇川区把打造“健康崇川”摆在优先位置,作为学党史办实事的落脚点。

真正让百姓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还有多远的路要走?记者对此进行了实地探访。

方便,家庭医生让居民有“医”靠

张凤琴所在的社区工作室,是江苏省首批“星级家庭医生工作室”。

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自打有了“家庭医生工作室”,社区居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看病方便多了。小毛小病,家门口就能解决,再也不要去大医院排长队了。

10多年前成为社区医生后,张凤琴每周定期到社区坐诊,平时接到居民咨询电话,都会随时答疑解惑。她和团队还通过上门家访,为居民建了健康档案。

“除了开药问诊,张医生还经常提醒我们注意这、注意那的。”居民周俊是张凤琴的老病人,身体有哪些要关注的事项,张凤琴比他还清楚。

群众感觉看病方便的背后,是崇川区密织的一张基层卫生健康网。

“在崇川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建成,卫生服务站(家庭医生工作室)实现了社区全覆盖。”区卫健委主任瞿茂森介绍,近年来,崇川区不断完善基层卫生的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其中,家庭医生将辖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以及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等作为重点签约对象,提供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解决“有”的基础上,崇川区不断提“优”基层卫生服务。目前,全区规范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有76家、家庭医生工作室93个。其中,省星级家庭医生工作室3家。“崇川区连续两年代表南通市接受基本公共卫生省级考核,群众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点赞,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

“真没想到,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享受大医院的服务。”今年95岁的黄老伯因左股动脉栓塞导致下肢坏疽,经过南通六院·幸福联合病房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病情大为好转。

“像这样的老年病人,需要专业的康复护理,在床位紧张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很可能因为病情非急重而无法住院,如今在社区就诊,他的诊疗费相较医院也低了不少。”区卫健委副主任陈明祥介绍。

2019年,市第六人民医院与幸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共建医联体,大大缓解了周边居民看病就医难问题。

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医生工作室)全覆盖的基础上,崇川区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的提升。

崇川区医联体有两种模式:紧密型医联体、技术合作型医联体。以市六院与幸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的医联体为例,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一体化老年病联合病房,市六院委派科主任、护士长等高年资医护人员到基层实施一体化管理、同质化医疗服务。

实践证明,医联体建设,基本做到了医患共赢:市级医院下沉专家的传、帮、带,带动了基层服务水平的提升;慢性病、老年病、晚期肿瘤等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治疗、康复、护理一体化持续医疗服务;医院把康复期等非急重症患者转诊到基层,腾出医疗资源,可以进行更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

期盼,让更多良医下基层

“你们是一家有情怀的医院。”在幸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研时,杨万平对市六院如是评价。

“情怀”两字的背后,是对医院付出的肯定。

“共建医联体,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通过我们的服务,也给医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口碑。不过,如果算经济账,医院其实是在贴钱。”市六院党委副书记蒋杏茂说,医院是站在更长远的角度,积极推动参与医联体建设。

解决看病贵、就医难问题,是不断扩大公立医院的单体规模,还是补齐基层医疗短板,大力推进分级诊疗?

事实上,国家的政策导向是十分明确的。国家卫健委等部门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完善服务能力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升级“二级医院”,预示着我国分级诊疗制度重大政策转型。

有业内人士直言,“规模医院甚至超级医院的出现,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出现三个‘虹吸’,即资源、人才和病人的虹吸。这种‘虹吸’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基层医疗资源的紧缺,形成基层医疗质量跟不上。”

近年来,崇川区通过政策激励、财政引导、人才培养等多种方式,推动更多良医下基层。目前,全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立了糖尿病、内分泌专科等4个市级临床特色科室、3家中医阁、2家联合病房、18个专家门诊。有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6个市级孵化中心签约作为糖尿病、慢阻肺等基层孵化点,开展骨干培训、技术引入、双向转诊等。

但总体而言,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与群众的需要相比,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一些医联体还无法实现收支平衡。对此,陈明祥坦言,“市、区两级层面,在诊疗范围、用药、设备、医保支付等方面,还有些政策性的堵点需要打通。”

面对百姓需求,各级政府部门如何创新探索,完善机制,进一步提高做实做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我们拭目以待。

记者 苗蓓 袁晓婕

声明: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制作许可证(苏)字第4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12099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zgnt001@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

Copyright (C) 2015 www.jhw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