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民生>> >>正文

家庭医生,让基层百姓家有“医”靠

2021-05-20 15:45:39 来源:

随着基层卫生服务改革的深入推进,近年来,我市越来越多的居民签约了“家庭医生”。在“世界家庭医生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了常年扎根基层一线的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的“家庭成员”之一。

昨天是第11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今年的主题为“家庭医生 守护您健康的朋友”。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私人医生”不同,我国的家庭医生一般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或乡村医生担任,为签约居民提供安全、方便、连续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卫生健康服务。

治病治心, 造就和谐的医患关系

昨天下午,崇川区狼山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张凤琴像往常一样,来到城山家园1号楼孙连英家。“好像瘦点了,精神不错。降压药在正常吃吧?晚上能平躺着睡吗?……”一进门,张凤琴就和孙连英拉起了家常,并给老人听诊、测量血压,叮嘱老人按时按量服药。今年90岁的孙连英老人行走略有不便,作为签约医生,张凤琴已连续10年定期上门提供服务,“没有特殊情况,每周三张医生都会上门。只要看到她,我心里就踏实了。”孙连英老人告诉记者。

小毛小病,家门口就能解决,“再也不要去大医院排长队了”。张凤琴所在的“城山社区家庭医生工作室”,是江苏省首批“星级家庭医生工作室”。从2018年起,结合社区标准化建设,崇川区所有社区均设置了不少于20平方米的“家庭医生工作室”,配备诊疗床等相关设施设备,既把优质的医疗服务延伸到了基层,也拉近了家庭医生与老百姓的距离。

18日,在崇川区文峰街道五一社区家庭医生工作室,45岁的家庭医生王红云早上七点一刻就已经上岗。“这还不算早,每个月6号是集中测血糖的日子,40多户特殊人群需要我上门服务,一般6点就出门了,空腹测血糖,不能让病人挨饿太久。”为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起早贪黑是家庭医生工作的常态。“昨天驻点服务时,就有七八个居民向我咨询新冠疫苗接种的事情,并让我帮他们在育苗通注册建档。”她笑着说,对于她的健康建议,居民们还是听得进去的。

王红云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暖心故事:家住学士府41幢的朱宝兰是一个计生特殊家庭的母亲,儿子、丈夫去世后,独自一人居住。为此,王红云将她列入了重点关爱对象,每季度上门看望一次,每次都会耐心地陪她聊家长里短,时间一长就有了情分。“我们不光有求医问药的需求,平时也需要靠谱的健康教育,如果时间充裕,我们还能聊会儿天,这‘话疗’可是花钱也买不来的。”一位签约居民这样说。

“2017年最初推行家庭医生制度的时候,很多居民以为我是骗子,甚至把我电话拉黑了,敲门也不开。现在大家对家庭医生都普遍接受,还会主动留电话、加微信,这也让我们越来越有职业荣誉感了。”狼山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张佳丽说,看到居民主动参与健康管理的意识逐年增长,这就是家庭医生最大的欣慰。

临终关怀,给生命最后的安详

在崇川区钟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后”家庭医生石霞群经常面对与病重患者最后时刻的告别。她跟记者说起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在郭里头社区,身患肺癌晚期的老人姚三林出院后,选择了在家度过最后的时光。“每次上门探望,我虽然做不了什么实质性的健康服务,但会和老人聊天,关照子女如何让老人在病床上少受点罪。”去年7月,就在老人去世前的一天,石霞群最后一次去老人家中探视,她听了一下老人的心脏,发现心跳又快又乱,当时就判断老人可能出现了室颤,即将离世。而令石霞群感动的是,在她临走前,老人突然睁开眼睛,跟她说了一声“谢谢”。“至今,我还被老人家的那声‘谢谢’感动着,这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

当面对浓重的恶臭、甚至可能引发的医疗风险时,崇川区秦灶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徐相锋选择了迎难而上。“患者是家住民安社区的一名前列腺癌晚期的老人,需要定期更换导尿管。”在家属的恳求下,在充分沟通并咨询通大附院泌尿外科专家的意见后,徐相锋来到了患者家中。他还清楚地记得,那是去年5月的一天,因为搬运的不便,老人被安置在一楼车库,刚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浓重的尿骚味。“我掀开被子,惊讶地发现导管内都是血性絮状物,导管已经不畅,尿液外漏。于是,我为老人小心翼翼地拔出导管。拔管的过程还算比较顺利,我松了一口气,此时已经是满头大汗。”徐相锋在常规铺单消毒后,再次克服重重艰难,为老人换上了新的导尿管。

随后的一周,徐相锋又上门为老人换了一次导尿管。不久后,病人去世了,“那天,家属特地打电话来感谢我给了老人最后的尊严”。

全科服务,让健康管理提质增效

38岁的陈玲是崇川区和平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80后”全科家庭医生,她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专业,也是我市为数不多的科班出身的社区全科医生。

在陈玲看来,全科医生绝对不能“全而不精”,不但内、外、妇、儿各个专科都要懂,还要力争做到“又专又精”。她告诉记者,七旬老人戴桂清因患心梗,曾在市一院装过支架,老人术后回家休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到她,让她详细讲解医院所开药的用法用量,这背后就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戴大爷的这份信任也传递给了老伴,在一次体检中,戴大爷的老伴检查出肾功能不全,陈玲为其联系转诊到市一院肾内科。“令老人家惊讶的是,大医院开回来的药与我此前给她建议的药一模一样。这样老两口更加信赖我了。”陈玲表示,参加工作十多年来,她十分重视自身的专业学习,对于居民的求医问诊就算不能立刻给出诊疗建议,也会为他们指明去大医院就医的方向,并及时给予后续用药指导和健康指导,其过硬的专业素养赢得了社区一群忠实“粉丝”。

在位于南通开发区的小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黄如明的专业水平可谓有口皆碑。“有些高血压病人因为费用的问题选择效果差、作用短暂的硝苯地平片来降血压,我会引导他们优先选择政府集中采购目录药品——8毛钱14片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差不多的价格,但作用时间能维持36小时,更加贴近高血压指南的用药。”黄如明告诉记者,很多高血压患者使用后效果非常好,对他感激有加。

“有些人认为家庭医生就是私人医生、上门医生,应该24小时在线,甚至随叫随到,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市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副处长陆小鹏解释说,家庭医生的意义就是长期跟踪、关注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为居民提供连续性的预防、保健、医疗等服务。这实际上也是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所在,家医签约是一种增加医患黏性、增进医患信任的工作方法。

“目前,我市家庭医生工作的重心已经从重‘签约率’向重‘履约率’转变,不再一味地追求数量,而是强调服务质量。”陆小鹏坦言,如今,家庭医生们在服务中更多地加入了人文关怀,大大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去年11月,市卫健委组织开展了全市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技能竞赛,全市17支优秀家庭医生团队共68人参加了市组织的感控技能竞赛,有效检阅了家医团队履约服务的能力。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5244名医护人员组建了1311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人群约386万人,全市共有294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其中江苏省星级家庭医生工作室6个。

记者冯启榕

声明: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制作许可证(苏)字第4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12099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zgnt001@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

Copyright (C) 2015 www.jhw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